「香港現象」是CEPA造成的嗎 (蘋果日報 論壇 2010.6.25)「香港現象」是CEPA造成的嗎(杜震華)2010年06月25日蘋果日報 國內某媒體以頭版頭條方式,報導立法院法制局與預算中心曾赴香港考察中港簽署的「更緊密的經貿安排」(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CEPA),但看房子報告卻因內容過於負面而被擱置一事。報導指出,香港在簽署CEPA之後:企業多遷往中國大陸;本地幾乎沒有製造業;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眾多中國人入港工作拉低了香港薪資水平,使貧窮人口越來越多。如果是要「先射箭再畫靶」來為「反ECFA遊行」暖身,作者沒有特別意見;但若真有意了解汽車美容「香港現象」和CEPA是否有關,就有必要深入了解,以釐清事實真相。 工廠遷中國存在多年上述不少「香港現象」基本上是存在的,但要將它們都歸諸於是簽署CEPA的「因」所造成的「果」,則有待商榷。兩件事實雖有先後次序,但並不見得就有因果,除非已經排除了其他可能的影響因子,這買屋是任何研究者都應該有的基本認知。許多資訊告訴我們:在CEPA之前,這些「香港現象」早已存在多年,而且也沒有跡象顯示簽署了CEPA之後就更為嚴重;若想要將這些現況歸罪給CEPA,就必須以更嚴謹的研究方法來說服民眾,否則只是低估國人的智慧。香港由於勞工成本高,製造業遷往中國大澎湖民宿陸早已存在多年。其製造業生產佔總生產的比重在1980、90、2001、03、04、08分別為24%、18%、6%、3.7%、3.6%、2.5%,製造業離開香港最快速的時期應該是在90年代;簽署CEPA之時不到4%的製造業比重其實已經非常低,後續降到2.5%要說是因為簽署了CEPA所致,可能需要更多的嚴謹推論。例賣屋如,設法證明本來可能是要上升的,但CEPA卻讓它繼續下降﹗再說香港因為簽署CEPA而讓貧富差距變大,也只能說是「假設」而非「結論」。香港的所得分配原來就是有名的不均以衡量所得分配比較適當的吉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而言,香港在1986、91、96、2001、03等年度分別為0.453、買房子0.476、0.518、0.525、0.522,到了2006年成為0.533,這已經接近拉丁美洲分配最差的巴西(0.55)、玻利維亞(0.57),當然遠遠超過台灣較平均的0.34。 全球化拉大貧富差距然而,這些數據卻顯示香港所得惡化最嚴重的時期是在1991-96期間,2003年後的惡化極為有限;可能全球化的趨勢就可房屋出租以完全解釋這種變化,不見得和CEPA有何顯著關聯,硬要扯上它顯得勉強。最後,香港薪資是否在下降?國際勞工組織的資料顯示,在2000、03、04、05、06、07、08年的香港僱員平均月薪分別為:11574、10854、10535、10671、10985、11379、11359港元;這顯示從2000年到2004年的香港工資售屋網的確是下降的,但之後的三年就是連續上升的,而且都高於簽署CEPA當年的薪資,直到金融海嘯的08年才又下降。這樣的數據如何說服別人CEPA造成了香港工資下降?「參訪」有時的確可以協助我們釐清一些困惑,但是客觀數據的重要性不會較低。反對ECFA可以由某些面向切入,但以上述的「香新成屋港現象」來否定和中國大陸簽署貿易協定,推論的邏輯太過勉強、對民眾毫無說服力!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發所經濟組副教授、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經濟博士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土地買賣YAHO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y09ayien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